工业产品
汽车零部件包装案例的详细解析
2025年02月28日
一、降本增效型包装案例
1. 优乐赛“汽车零部件整体包装项目”
模式创新:通过整合多家包装供应商为单一整包服务商,简化供应链管理(由一对多变为一对一),提升物流效率。
包装优化:采用轻量型、可折叠、可回收的循环包装,降低包材成本30%;通过标准化包装对流共享,减少包装废弃物52%。
效果:帮助某主机厂实现供应链包装与物流环节成本降低30%,并提升零部件运输衔接效率。
2. 汇通控股的供应链协同包装

作为一级供应商,其包装设计与主机厂协同开发,支持全工序生产制造一体化,减少中间环节损耗。例如,为蔚来汽车提供车轮总成分装生产线,实现自动化检测与排序供货,提升装配效率。
二、定制化防护型包装案例
1.艾普斯包装(EPP/EVA材料应用)**
车灯内衬设计:针对车灯镜面易损、支架易断裂等问题,采用EPP(抗冲击)、EVA(防震)等材质定制内衬,通过分区缓冲结构保护关键部件。
材质多样性:提供EPE(防潮)、植绒(防摩擦)、PP中空板(轻量化)等选择,适应不同零部件的物理特性需求。
2. 大连泰合包装的差异化设计
根据零部件物流特性(如尺寸、重量、脆弱性)设计单元化包装,例如变速箱采用“两头支撑+悬空固定”结构,避免运输振动损伤。
三、标准化与模块化包装解决方案
1. 浙江上峰包装的结构化方案
针对发动机、变速器、刹车盘等部件,开发专用包装结构:
变速箱:两端开槽支撑,中间悬空防止碰撞。
车门/玻璃:使用防震泡沫与框架固定,避免边缘破损。
测试验证:通过抗压测试、叉车破坏试验及振动试验确保包装可靠性。
2. 哲仕设计的汽配品牌包装
以FLAIDO刹车片为例,采用橙黑配色增强货架辨识度,系列化设计覆盖刹车盘、减震器等产品,兼顾品牌统一性与功能兼容性。
四、绿色循环与智能包装趋势
1. 循环包装体系
优乐赛通过回收清洗、维修包装器具,形成闭环物流,减少一次性包材使用。
可折叠设计节省仓储空间,提升周转率,符合碳中和目标。
2. 智能包装技术结合
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需求(如FSD入华推动智驾技术普及),包装设计需适配传感器、芯片等高精度部件的防静电、防尘要求。
汇通控股的数字化分装系统通过自动识别与全程监控,确保零部件包装与主机厂总装流程无缝对接。
五、行业趋势与挑战
市场需求增长: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(2024年达40.9%)带动电池、电机等核心部件包装需求,同时出口增长(2024年汽车出口585.9万辆)要求包装符合国际标准。
技术升级压力:主机厂对轻量化、环保材料及定制化包装的需求倒逼供应商创新,例如植绒内衬的防摩擦性能、EPP的耐温性等。
成本与效率平衡:企业需在包装防护性、循环利用率及成本间优化,如优乐赛通过共享模式降低单次使用成本。
以上案例展示了汽车零部件包装在降本增效、定制化防护、标准化设计及绿色循环等方面的实践。如需具体方案或企业合作信息,可进一步查阅相关来源。
来源:包装技术创新与应用